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健康园地 健康园地

健康宣教 | @大家,这份出伏养生指南,请您查收!

2021-08-24 11:02:00 196714次

伏,代表一年中“宜伏不宜动”的最热时日,每年的“三伏”大都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之间。

8月20日出伏,正式告别了“三伏天”,很多人都感觉天气凉爽舒适了不少。

不过,接下来的三十来天,做好养生很关键!


为什么接下来的三十来天要留心?


因为从8月20日(出伏)开始到9月23日(秋分),这中间的33天是一年中气温波动很大、很频繁的时候。正是民间所说的“秋老虎”来伤人了!

一天中的气温跨度最大可能到10多℃,也正是这样的气候条件,对人体血压、情绪、内分泌等等的有所影响,加上古人总结一句话叫“一夏无病三分虚”,造就了这“凶险”的33天。 


1. 夏季人体消耗大,需要调整。由夏入秋,人们常常感觉疲乏犯困。这是因为经过酷热的夏季,人们身体消耗大,而且很难得到充足的睡眠,过度消耗的能量得不到补偿。到了凉爽的秋季,人体各系统发生变化,进入生理性的休整阶段。如果这个时候不注意养生,很容易出问题。


2. 昼夜温差增大,血管受挑战。三伏天过去了,大家不能掉以轻心,气候变化之际,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不能忽视。专家提醒,昼夜温差大,气温忽冷忽热的刺激下,人体血管受到刺激收缩,血管阻力增大,导致心血管负担加重,最容易诱发一些血管硬化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。同时血管收缩紧张,血压波动较大,无论是心梗、脑梗都是发作的危险期


3. 易出现腹泻、脾胃失调问题。初秋暑热未退,湿气当令,此时人体的胃肠功能经过一个盛夏的消磨,正处于一年四季中的最为脆弱时期,尤其是老人和小孩,容易出现脾胃失调、消化不良等,严重的甚至会导致肠道传染病的发生,如秋季腹泻。


4. 出伏后秋燥严重,燥气伤肺。“出伏”时节,秋燥严重,燥气易伤肺,而肺与胃、肾密切相关,容易出现口鼻干燥、便秘、乏力等症状。


5. 自古逢秋悲寂寥,影响情绪。从夏入秋,阳光照射逐渐减少。秋季抑郁症的发生和秋天光照逐渐减少有关系。影响体内神经递质分泌、生理节律有关,造成情绪状态紊乱。


6. 热邪导致津液流失,易感冒。立秋之后,外感的人开始多了起来,多数是嗓子干,咽喉肿痛,发高烧,同时伴有各种感冒的症状。热邪导致津液流失,会加重干燥的状态,口鼻之处黏膜干燥,使得外邪容易进入。

出伏后,虽然白天气温仍居高不下,但早晚温差大,很多人仍然延续着三伏天的生活习惯,衣着单薄,往往会导致寒气入体。在这个季节,应当注意防寒保暖,尽量避免在夜间开空调或者电风扇,早晚及时增添衣物,防止受凉。秋季气候逐渐干燥,平时应该多喝水,补充身体水分。

“早上凉飕飕,中午热死牛”。在这段时间,一天中的气温跨度最大可能到10多度,昼夜温差逐渐拉大是大趋势。温差逐渐拉大会带来什么后果?血压波动,心血管疾病爆发!

不少人认为,夏天气温高容易出现心血管意外。也有人认为,冬天寒冷刺激更容易出现心血管意外。其实,夏秋交替的时间才是心血管疾病的爆发期!人体本不怕炎热,更不惧严寒,怕就怕“一冷一热”这么一折腾,于是很多人就中风、心梗、甚至猝死了。


出伏养生注意五点

图片图片

01

饮食润一点

出伏后,夏季开始真正意义上的向秋季过渡,气侯日渐干燥,人体的肺气相对旺盛,因此要吃得“润”一点。


可以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,如冬瓜、萝卜、藕、洋葱、海带、蘑菇、木耳、芹菜、香蕉、苹果、蜂蜜等都有润肺的功效,这些食物除了滋阴润燥外,还有稳定血压,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。


02

按揉勤一点

早晚温差大,会导致人体血压压差不稳。如果这时勤按揉头颈部,可以防止血压突增。当人血压升高时,只要去点揉或者是按压风池穴、人迎穴,大概5~15分钟之间,血压就会有下降的趋势。


03

喝得“多一点”

这个阶段,稳定血压除了按揉穴位外,还可以多喝点“药茶”。下面3款药茶,可以说是理气润燥、平稳血压的神器!


1.荷叶茶——降压降脂。荷叶味苦,性平,有清热解暑、升发清阳、凉血止血之功。现代药理研究表明,荷叶具有降血压、降血脂的功效。因此,这个时间多喝一些荷叶茶,可以降血压、清血脂,将心血管意外风险降到最低。

每天取干荷叶9克或鲜荷叶30克左右,煎汤代茶饮,如果再放点山楂、决明子同饮,能更好地降脂、降压。

2.黑茶——扩张血管。出伏之后多喝点黑茶,可以扩张血管、降血压、降血脂等,对身体有很好的保健作用。

黑茶中的茶多酚及其氧化产物能溶解脂肪,并促进脂类物质排出,因而能够降低血液中总胆固醇及三酸甘油脂的含量,从而降低血脂,减少动脉血管壁上的胆固醇沉积,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病率。

3.银夏茶——清火润燥。银夏茶由金银花和夏枯草组成,取金银花9克、夏枯草30克,沸水冲泡半小时,待温凉后可当茶水饮用。

金银花又名忍冬,是清热解毒、稳定血压的良药。而夏枯草有清热去肝火之功效,对于燥热引起的不适有很好的缓解作用!


04

睡得“早一点”

出伏后人容易感到疲乏,这就是所谓的“秋乏”。这是因为,经过“昼长夜短”的盛夏,很多人都有睡眠不足的现象,特别是老年朋友。


此时如果不改变夏季晚睡的习惯,“秋乏”更容易出现。另外,出伏后如果睡眠不足更容易出现血压不稳,引发心血管疾病。


最佳睡眠时间


婴儿(0-2岁):11-14小时

儿童(3-13岁):10-11小时

青少年(14-17岁):8-10小时

青年人(18-25岁):7-9小时

成年人(26-64岁):7-9小时

老年人(65岁以上):7-8小时


05

穿得“暖一点”

人们常说“春捂秋冻”,但其实这句话是针对小孩子的,而对于中老年人,特别是老年人,早晚最好要加一件长袖“薄衣”。这样温差对于身体的刺激要小得多,心血管疾病风险也小很多! 


不过,早晚穿衣也有技巧,一定护好脖子、后背、脚部。这些部位都是血管最丰富的地方,秋凉的刺激会促使血管急剧收缩,引发危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