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健康园地 健康园地

鹦鹉热 | 死亡率高!这个跟小动物有关的疾病不可小觑!

2022-03-04 09:19:00 199941次

您听说过“鹦鹉热”吗?

微信图片_20220727091622.jpg

鹦鹉热又称鸟疫,是一种由鹦鹉热衣原体C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病。人类多通过吸入含有病原体的气体、粉尘或密切接触患病的鸟类和禽类而感染。多表现为腹泻或没有症状的隐匿性感染。患者常有寒战、发热、咳嗽、胸痛等呼吸道感染的相关症状,少数有呼吸困难、缺氧等重症肺炎的表现。


鹦鹉热

死亡率高

小心被身边生病的小动物传染

鹦鹉热衣原体感染尽管罕见,但感染后病情往往进展迅速,死亡率高。前段时间,长期接触家禽史的卢大伯,出现了高烧、怕冷、打寒颤等症状,还住进了医院的重症监护室。经检查,卢大伯感染了鹦鹉热。

64岁的卢大伯平素身体健康,最近总是出现咳嗽咳痰,伴有胸闷、发热等症状,于是来到龙游县人民医院呼吸科门诊就诊。经过查胸部CT结合患者病史,考虑右肺上叶感染收治入院。入院后患者突然持续高烧,呼吸急促,血氧饱和度降至75%左右,伴有休克,情况十分危急。

患者有家禽类接触史,此次感染不排除鹦鹉热可能。重症医学科俞啸主治医师会诊后,考虑患者病情进展迅速,随时有多脏器功能衰竭的危险,立即将患者转ICU进一步抢救治疗。通过病原学检查,患者确诊为鹦鹉热衣原体感染。

微信图片_20220727091647.jpg

液体复苏纠正休克、准确用药、俯卧位通气排痰引流、肠内营养支持……重症医学团队通过一系列的精准诊疗、精细护理,卢大伯生命体征逐渐好转回到呼吸内科继续治疗,目前已康复出院。

微信图片_20220727091650.jpg

“鹦鹉热”患者生命垂危,俯卧位通气治疗救命。ICU的重症患者不同于病房的患者,身上的管路很多,进行一次俯卧位通气是个挺大的工程。呼吸治疗师王育辉解释道,“俯卧位通气说起来容易,做起来非常繁琐,需要耗费医护人员大量的精力及体力,既要保护好各种管道,也要保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,还要注意保护患者身体的各个受压部位,避免发生压疮。”

微信图片_20220727091653.jpg

ICU住院期间,卢军主任多次为卢大伯行支气管镜检查术,於霞护士长、王育辉呼吸治疗师为卢大伯制定翻身计划,患者反复进行俯卧位通气治疗,每日使用震动排痰仪排痰。为保证俯卧位过程中患者“从头到脚”的安全性,ICU还使用了硅胶海绵垫、翻身枕等。 

什么是俯卧位通气(PPV)技术?


俯卧位通气(PPV)技术是利用翻身床、翻身器或人工徒手操作,使患者在俯卧位进行机械通气的技术。其原理是利用病人体位的变化,使肺组织在胸腔内的位置相对更低,从而减轻膈肌以及心脏等胸腔内的脏器对肺组织的压迫,使胸腔容积相对扩大,肺组织更容易得到扩张。可以改善肺的通气功能,有利于更好的进行机械通气,并且由于背部处于更高的位置,在重力的作用下更容易将气道内的分泌物引流出来。

俯卧位通气能够改善通气血流比例、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、有效解除肺部压迫。俯卧位通气具备无创、经济、有效等特点,目前在临床上已得到了广泛应用。 

目前,龙游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医护团队已成功为多例ARDS(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)、顽固性低氧血症、重症肺炎患者实施俯卧位通气治疗,治疗效果显著。俯卧位通气技术的广泛应用,提高了重症肺炎及ARDS的救治成功率,也为患者得康复提供了良好的预后。

下面

让小编为您分享健康小知识

↓↓↓


1

感染“鹦鹉热”都有哪些表现?

鹦鹉热又称鸟热,是鹦鹉热衣原体所引起,这些衣原体主要在多种鸟类之间传播和感染,偶然由带菌动物传染给人,但通常不会发生人与人之间的传播。

最初发现本病多见于玩赏鹦鹉者,故命名为鹦鹉热。以后发现许多鸟类均可受染本病而感染人类,故认为称鸟热更为合适。通常表现为高热、恶寒、头痛、肌痛、咳嗽和肺部浸润性病变等特征。

鹦鹉热衣原体侵入人体后,潜伏期一般为7-15天,发病时常常表现为发热、头痛、体温升高、肌痛、咳嗽和肺部浸润性病变等特征。

医生提醒,鹦鹉热衣原体感染尽管罕见,但感染后病情往往进展迅速,容易发展为重症肺炎、引发呼吸衰竭,死亡率高。同时也易侵犯神经系统。一旦延误诊治,后果不堪设想。


2

如何避免感染“鹦鹉热”?


为了防止感染鹦鹉热,应尽量避免与活的鸟类和禽类接触。从事禽类饲养工作的人群以及家中养鸟的人,更要加强卫生意识!饲养环境做到经常消毒,接触禽鸟时一定要带上口罩和手套。

禽鸟出现异常症状时,需及时将其隔离并予以科学处理。自身若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,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,并告知医生相关流行病学史


通讯员:冯佳钰、俞啸